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李金莲同志试用期述职报告

发布者:zsjyc [发表时间]:2022-09-02 [来源]: [浏览次数]:

2021-2022学年,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本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对照学校2021年、2022年党政工作要点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单位建设等要求,主动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就业工作和校友会工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试用期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党性修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等重要书目;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会议、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和专题实践活动;理想信念坚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要求。

二、积极创新机制,敢于担当作为

潜心研究岗位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做好各类工作材料设计。能坚持全力以赴、加班加点做好大型校园双选会的组织策划、就业质量报告的撰写、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考核等各类重点工作。

三、坚持勤勉尽责,勇于钻研探索

工作能以大局为重,勤勉敬业,认真严谨,作风扎实。积极参加2021年全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等,注重加强党建和业务工作相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四、注重真抓实干,提高工作实效

(一)就业工作

1.全面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调研,起草《宿州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开展宿州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促进周和“百日冲刺”系列活动,2022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基本要求;拟定并发布宿州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准备期工作方案。

2.全面实施就业育人工程,加强毕业生就业意向管理台账,根据就业意向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深入宣传解读好国家、省、市就业创业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特别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留皖、留宿就业创业。组织开展了“政策宣讲入人心,多措并举促就业”宿州学院就业政策宣传服务月、“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线上就业指导讲座、专题辅导报告等活动;扎实做好市场性就业岗位、政策性就业岗位、特定就业岗位信息的获取和精准推送。

3.加强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拟定并实施年度就业指导教师培训计划。2021年组织就业管理人员、辅导员参加安徽省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培训3人,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训19人;组织学院教师积极申报教育部2021年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成功立项18项。

4.狠抓就业市场建设,强化“线上+线下”校园招聘服务,常态化开展网络专场招聘会、空中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等校园招聘活动。主动联系对接嘉兴市、芜湖市、池州市、蚌埠市、安庆市、宿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以及南京市高淳区、宁波市北仑区人才服务中心,邀请优质企业参加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自2021年9月至今,针对2022届毕业生举办线下大型招聘会3场,参会企事业单位420家,提供岗位1.1万余个;通过“安徽企事业单位校招服务平台”举办网络招聘会79场,提供岗位约17.3万个,充分满足毕业生择业需要。

5.持续开源拓岗,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开展就业市场调研,推进校企就业合作,千方百计拓展优质岗位;组织二级学院做好就业基地的增建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要求,做好方案起草和流程的安排,设计调查问卷及过程数据统计模板,对接宿州市高新区、经开区、宿马园区管委会,组织集体走访座谈活动,做好访企拓岗成果统计工作。截至2022年8月25日,校领导亲自带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共走访135家用人单位,新开拓实习实训就业基地74个,共拓展就业岗位数1168个,新增实习岗位1346个,走访后已征集到的就业岗位录用毕业生87人。

6.完善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体系,用心用情抓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九类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有关要求,组织二级学院突出做好困难毕业生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健全就业帮扶机制,全面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台账式管理,强化各类就业岗位供给,截至目前,2022届困难毕业生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全校平均毕业去向落实率。积极加强省求职创业补贴政策宣传,2021年底,顺利实现对1020名2022届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资助金额达153万元。

7.加强对就业工作的全过程监管。做好对省就业信息系统就业数据的常态维护,确保国家、省就业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加强就业统计管理,严肃认真做好就业数据核查工作,顺利完成国家、省就业信息系统数据审查等工作,坚决杜绝违反教育部就业工作“四不准”“三不得”工作要求的现象发生,确保就业数据真实、可信、准确、完整。强化招聘信息审核环节,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8.加强就业工作动态监测与评价。开展对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的持续分析,编制完成《宿州学院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对外发布;完成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数据上报工作。

9.加强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及时深入开展202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问卷调查和2022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问卷调查,为加强和改进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完成2021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社会评价问卷调查工作,开展2017届毕业生职业发展中期跟踪评价工作,为师范类专业认证等提供资料。

(二)校友会工作

1.加强校友会建设,推进建章立制;2.健全校院两级校友工作体系,凝聚校友资源和力量;3.完善校友捐赠工作机制,明确校友捐赠流程,完善校友工作的相关体制机制;4.做好校友捐赠管理及相关咨询工作;5.做好校友会网站建设,加强校友信息库建设,逐步完善优秀校友信息库;6.开展与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等省内高校校友会同行的工作交流。

(三)完成的其他工作

组织开展了大类招生及培养工作专项调研,撰写《宿州学院大类招生及培养工作调研报告》并上报;完成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就业方面约稿工作;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增强法治工作思维,落实学校法治工作要求。

以上工作的完成凝结了集体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在主要领导的指导和全体同事及学院就业工作队伍的共同努力下,我校获全省2021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单位激励表彰。

五、坚持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我

本人能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团结同事,待人真诚,作风正派;严守纪律,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秉公办事。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没有出现任何违规违纪行为。

六、不足之处

一是深入一线调研不够,跟踪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够。二是对新出现的事物研究不够,工作魄力不够,工作上不够走深走实,面对问题存有畏难情绪。

七、今后的工作思路与改进措施

(一)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狠抓工作落实。聚焦“两个建成”的工作目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把存在的矛盾和困难摸清摸透,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加大就业政策宣讲力度,让广大毕业生充分知晓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

(二)持续强化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开展方式方法。加强和学院的交流,聚焦当前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着力在就业工作组织体系、就业育人教育体系、就业指导方法体系、就业质量监控体系、就业管理信息化体系等五方面加强研究和推进,为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就业指导服务。

(三)谋早抓早,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拟定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就业育人工程和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摸排,加强思想教育引导,讲好就业指导课,加大就业政策宣讲力度,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助力2023届毕业生抢抓“金九”“银十”的就业重点时期,力促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同时循序渐进抓好就业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积极筹建宿州学院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咨询室,为后续就业工作搭建优质的工作平台。聚焦九类特殊群体毕业生,做好有温度的就业精准帮扶,切实做到全程责任包保。

(四)建立“访企拓岗促就业”长效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基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开展日常联系互访,进一步探索双方合作的契合点,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抓好“就业意向库”“重点用人单位资源数据库”“就业基地数据库”等三个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用人单位需求台账,并对接学生的求职意向,最大限度的促进供需精准匹配。

(五)加强校友会建设,从工作理念、人员组织、行动规划、制度机制等方面做好系统谋划。不断完善校院两级校友工作机制,促进校友联络员之间的工作交流;广泛调研同类院校,积极探索地方校友分会建设新路径,推动地方校友分会建设;继续推进社会捐赠,加强与优秀校友及其创办企业的沟通联系,开展各类校友活动,创新校友服务机制,增进校友情谊,凝聚校友资源和力量,促进校友会工作走深走实;做好对在校生的宣传引导,使校友文化深入人心、不断传递。

(六)做好整体规划,不断加强招生、就业和校友工作的研究,深化理论学习,掌握政策精神,开展校际交流,汲取实践经验。促进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有机联动,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结合起来,继续实施“教育引导、能力提升、创业引领、职业指导、精准服务、访企拓岗、校园招聘、就业帮扶、权益保护、规范管理”十大行动,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把就业工作和校友工作结合起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挖掘校友资源,通过“优秀企业家进校园”“校友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密切校友联系,凝聚校友力量,从而进一步推动就业工作。

202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