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招生就业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党政工作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强化党建工作引领高质量发展,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学院招生、就业、校友工作的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
招生工作保持平稳有序
为服务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奋力实现“两个更大”的目标,2018年学校面向全国12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招生,2019年至2022年,学校面向全国13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范围扩大,且生源充足。

全面实施“阳光工程”,做到招生信息“十公开”,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顺利开展;招生宣传手段不断丰富,宣传效果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声誉进一步提升;各类招生、考试、录取工作规范、平稳、公平、有序开展,圆满完成年度招生任务。近五年普通本科录取新生20808人,实际入学报到20417人,新生总体报到率达98.12%,新生报到态势持续向好,生源质量持续得以优化。

学校不断加大开放办学步伐,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首次实施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层次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引领传承地方文化,招生培养泗州戏表演人才55人,为传承弘扬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积极贡献;2023年,汉语言文学、英语等两个专业纳入“一本”招生,生源质量较好。

就业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认真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带动全员深度参与就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持续实施就业十大行动,统一调度,统筹协调,确保有序推进;深度了解产业发展需求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推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有机联动;聚焦“秋季校园招聘月”“寒假暖心行动”“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等关键阶段,加大对各类促就业政策的宣传落实;增强教育教学和就业工作的有效协同,推深做实“实习(实训)、就业一体化行动”;增强就业、招生、校友等工作的有效协同,通过“优秀企业家进校园”“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凝聚校友力量,进一步推动就业工作。充分发挥领导班子、就业工作队伍以及任课教师、论文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引导、就业指导,形成人人促就业的良好氛围。

合力提升就业育人成效,全面建设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教育和观念引导,推深做实就业育人工程和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坚持以就业育人为基础,推动就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课、劳动教育课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增强就业与校友工作的有效协同,充分发挥优秀校友、专家学者、创业典型的示范作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组织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经验分享会、就业创业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科学理性务实就业;不断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加强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活动,组织毕业生参加就业能力网络培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胜任力;大力宣传国家、安徽省、宿州市等各项促就业政策措施,促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五年来,毕业生中有200多人参加“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国家基层项目以及“选调生”等地方基层就业项目。


持续强化校园招聘市场建设,精准规划优质就业岗位供给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园招聘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搭建校企双向对接、企生双向选择的精准平台,充分发挥校园招聘就业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万企进校园”计划,主动邀请有关地市人社部门和重点企业,常态化举办区域性、行业性等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积极开展小而精、专而优的小型专场招聘会,五年来,学校共举办线下大型招聘会24场,为毕业生提供足够多、足够优、满足职业发展需求的就业岗位。积极“走出去”,在学生实习就业较为集中的城市举办异地专场招聘会,并集中组织毕业生到长三角地区参加各类高质量招聘会,强化就业实践,加速求职进程。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优势,加强网络就业市场建设,保障线上优质就业岗位供给。五年来,通过“安徽省企事业单位校招服务平台”举办线上招聘会442场,提供了大量优质就业岗位,确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做实做细做优供需高质量对接服务。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深化“产学研就”融合联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有重点分步骤实施访企拓岗“双百”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新空间。扎实开展“礼赞二十大 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精准对接宿州市、芜湖市、合肥市、滁州市等多地人社部门和园区,面向重点领域、新兴产业、高新企业等足质足量开拓就业岗位,强化人才供给链与企业需求链精准对接,不断提升岗位利用率和访企拓岗实效性。与宿州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举办宿州“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就在宿州 创赢未来”政校企合作签约仪式暨高校毕业生留宿就业专场招聘会,邀请百余家优质企业进校对接交流、洽谈合作、现场招聘,深化政校企三方的全面合作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实习实践,组织师生共同赴合肥、芜湖等地主动访企拓岗,通过企业参访、行业调研、面对面招聘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职场环境,切身感受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求职动力。2022至2023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累计走访501家用人单位,其中新开拓用人单位324家,共拓展就业岗位数4162个,新增实习岗位3820个。截至2023年年底,校企共建就业基地377家,其中新建就业基地158家。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就业工作不断提质增效。近五届毕业生就业地主要以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为主,五年来,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为88.8%,最终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4%;普通本科毕业生升学(含出国、出境研修)率为10.9%;毕业生创业率保持在1%以上,就业结构明显改善,就业质量稳中有升,人才培养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平均达97.05%,对学校就业服务的满意度平均达96.99%。2022年3月24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对2021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激励的通知》,我院是受到激励表彰的5所本科高校之一。


校友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在调研及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持续更新理念、提升思想境界,科学规划设计;推进建章立制,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友工作的若干意见》等5项基本制度,完善了组织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内涵建设。丰富校友活动,创新活动形式,以凝聚母校情、师生情、校友情为主题,开展了“寻访优秀校友足迹”“师兄师姐谈创业”主题宣讲等系列活动,活跃了校友文化。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校友信息库,推进校友会办公室网站建设,优化校友宣传阵地,积极传递正能量。

加强校友联系,搭建合作平台,汇聚校友资源和力量,学校教育事业得到校友及社会的大力支持,近五年,校友及社会捐赠达914.43万元。

面向未来,招生就业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中央二次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两个确立”,牢记使命,初心如磐,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推进学校招生就业校友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两个建成”目标的早日实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